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宋词的天地中,秋雨宛如灵动的精灵,穿梭于婉约与豪迈之间。婉约派笔下的秋雨,似泣似诉,道尽人间相思与哀愁;豪迈派词中的秋雨,则如战鼓擂动,激荡着壮志豪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10首描写秋雨的巅峰宋词,感受那穿越千年的秋雨情韵,探寻哪一场秋雨,能悄然落在你的心田,激起层层涟漪。
图片
1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宋代〕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名句译文: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追送挚友陈襄至临平,目送故人远去,挥毫写下此词。上片以“乱山横”起笔,城犹在而人已杳,唯有临平塔“亭亭”独立,无情之塔尚能迎送行人,反衬出词人送别时的怅惘。下片“晚风清”与“初寒”交织,残灯荧荧如泪,秋雨初歇而泪痕未干,以“晴”字双关雨止与泪不止,将物理之晴与人心之悲形成强烈反差。全词借秋雨之景,将宦海浮沉的孤寂与挚友离散的酸楚,化作一曲清冷凄婉的送别绝唱。
图片
图片
2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宋代〕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名句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柳永仕途坎坷,漂泊异乡,此词便是其羁旅愁思的倾吐。开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一场酣畅的秋雨洗出清秋之景,雨后霜风凄紧,关河冷落,万物凋零,尽显萧瑟。下阕由景入情,“不忍登高临远”,道尽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归思难收的无奈。“想佳人”几句,从对面写起,想象佳人痴望归舟,与自己倚栏凝愁相互映衬。秋雨如愁,洒落在江天,也洒落在词人心间,将漂泊之苦、思乡之愁渲染得深沉而动人。
图片
图片
3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宋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名句译文: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
李清照历经国破家亡,晚景凄凉,此词便是她内心悲苦的绝唱。开篇连用七组叠词,将寻觅无果后的冷清孤寂层层渲染。秋日乍暖还寒,她借淡酒难敌晚风,抒发身心俱寒之苦。见旧时大雁,更添伤怀。下阕,满地憔悴黄花无人摘,尽显自身凄凉。独守窗前,熬至黄昏,此时“梧桐更兼细雨”,秋雨淅沥,如泣如诉,点点滴滴敲打着心房。这无尽的愁绪,又怎是一个“愁”字能说尽,秋雨成了她苦难人生的悲情注脚。
图片
图片
4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周紫芝〔宋代〕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名句译文:三更秋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词,浸透着身世之感与离情别绪。上阕描绘秋夜之景,残灯将尽,秋气乍凉,弥漫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以景衬情,秋雨打在梧桐叶上,声声如泣,敲打着词人敏感的心,将离别之愁渲染得格外浓重。下阕回忆往昔与佳人共调宝瑟、同唱情词的温馨场景,而今独对西楼风雨夜,往昔欢情不再。秋雨成了触发愁思的媒介,无需清歌,泪已簌簌而下,尽显悲凉。全词情景相生,清丽婉曲,感人至深。
图片
图片
5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岳〔宋代〕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名句译文: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
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登堂遥眺,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方岳此词以秋雨为引,转入抒情、议论,除了怀念欧阳修、苏东坡两位“文章太守”以外,也抒发了对国土未被收复的深沉愁思和遗恨。开篇“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以明丽秋景起兴,却暗藏愁绪。“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将无尽愁思融入酒中。秋雨中的芦叶蓬舟、菰菜莼羹之梦,皆成泡影,归鸿难寄愁情。下阕凭吊古人,当年杨柳、从前烟雨,见证多少英雄磨灭。词人于天地间孤啸,匹马迎西风,秋雨不仅是自然之景,更似时代风雨,烘托出其壮志难酬、遗恨难消的悲愤与苍凉。
图片
图片
6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毛滂〔宋代〕
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名句译文:几点秋雨打在屋檐下的芭蕉叶上,打断了我的浅睡和梦境。
这是一首秋雨中寄寓情思之作。上阕描绘出一幅清冷之景,池上山寒生雾,竹影掩映小窗低户,秋声点点,伴着檐下芭蕉上的雨声,侵扰着词人的短梦,营造出静谧又略带凄清的氛围。下阕由景入情,以“白酒浮蛆鸡啄黍”的闲适生活,反衬内心对归隐的渴望。那溪月、岭云、红蓼岸,皆是词人思量之处。秋雨如愁,滴落在芭蕉叶上,也滴落在词人渴望归隐却又难舍的复杂心田。
图片
图片
7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
刘过〔宋代〕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名句译文:在这多景楼前,垂虹亭下,卧于床榻,听秋雨淅沥,听着听着也许就睡着了、官位真是误我太深,追求了十年,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据《江湖纪闻》记载,刘过与辛弃疾是莫逆之交。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左右,刘过因母病告归,辛弃疾知其囊中羞涩,遂买船筹资相送。刘过有感于他的知遇之恩,遂赋词留别。开篇便叹知音难觅、立身无地,直抒怀才不遇之愤。“直待功成方肯退”的豪言,更显壮志未酬的无奈。“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秋雨中的一枕安眠,看似闲适,实则饱含多年奔波却“十年枉费辛苦”的落寞。下阕自嘲无惊人语,徒然奔波惹尘。最后以“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作结,秋雨似也见证了他壮志难酬后,无奈归隐的决绝与心酸。
图片
图片
8
点绛唇·有怀苏州
吴文英〔宋代〕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名句译文:梦中身游苏州熟悉的南桥,无限激动,一觉醒来,却在他乡,泪水像秋雨一般湿透了枕头。
吴文英一生羁旅漂泊,这首词是其怀念苏州之作。开篇“明月茫茫”,营造出清冷朦胧之境,明月似在夜照南桥旧路,勾起词人梦游苏州的念想。那熟悉的梦境里,却“一枕啼秋雨”,秋雨如泪,浸湿梦境,足见思念之深、哀愁之切。下阕直抒感慨,叹人生未能长住吴城,满心期许皆成空误。结尾“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大雁携秋离去,青山在暮色中愈发遥远,秋雨般的愁绪在这苍茫暮色中蔓延,尽显其怀乡之痛与身世之悲。
图片
图片
9
生查子·情景
姚宽〔宋代〕
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离别时,还解相思否?
名句译文:相逢时我们因幸福而面容绯红,就像迎接扑面而来的春风,如今我们泪眼相对地别离,泪水挥洒如同秋雨。
姚宽以细腻笔触写就此词,道尽男女离别相思之苦。上阕将郎比作陌上尘,妾喻为堤边絮,形象勾勒出二人如尘絮般飘忽不定、难以相守的命运,相见时虽两情悠扬,却如尘絮飘散,踪迹难寻,为全词奠定哀伤基调。下阕“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以乐景衬哀情,春风中举杯,却难掩泪眼,秋雨般的泪水簌簌而下,离别之痛尽显。末句“过了离别时,还解相思否”,以疑问作结,秋雨似也带着词人的不确定,将相思之愁推向高潮。
图片
图片
10
醉蓬莱·归故山
王沂孙〔宋代〕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名句译文:屋子里孤灯一盏,秋雨飘落,又一声秋雁叫,想以酒解愁,但又怕醉了,解不了复杂而隐微的愁绪。
王沂孙在元朝初年曾出任学官,后解除“庆元路学正”职事到故乡绍兴。归乡之心情颇为复杂,事元非其所愿,他仍然对南宋故国怀有感情,这首词便是词人在归乡期间完成。开篇“扫西风门径”等句,描绘出西风扫径、黄叶凋零的萧瑟秋景,奠定凄凉基调。“故国如尘,故人如梦”,道尽对故国的怀念与故人难再的怅惘,以至登高都觉慵懒。下阕寒英零落、楚魄难招,尽显孤寂。而“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秋雨淅沥,与秋灯、秋雁交织,营造出清冷孤寂之境。词人借酒消愁,却不知能消解几分内心的黯然,秋雨成了他亡国之痛的悲情见证。
图片
备注:文章/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炒股配资门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