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声明:兵说头条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搬运必究
在陕西西安市的东北部,曾经有一个名叫草滩乡的小地方,现如今已归属于未央区草滩街道。这片地方地理位置不算突出,但却因一位传奇人物而声名显赫。上世纪90年代末,有一个名叫孙守身的山东人,在草滩乡一带家喻户晓,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他。
孙守身出生在1915年,身材魁梧,膀大腰圆,面容硬朗,尤其是那一张富贵面庞,显得威风凛凛。作为一名地道的山东人,他从小便受到了浓厚的武术熏陶,家乡的武术氛围十分浓厚,民国时期,很多山东男子都热衷于武术,孙守身也不例外。12岁时,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武艺生涯,练就了一身不凡的武技。
展开剩余80%到16岁那年,孙守身参军入伍,加入了韩复榘的部队,参加了抗日战争。在战场上,他表现出色,屡立战功。22岁时,便晋升为营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铁蹄踏进了齐鲁大地,而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却做出了令世人震惊的决定——他命令部队不抵抗,甘愿将江山拱手送给日军。那时,韩复榘虽是指挥官,却如同兵熊熊一窝,大家跟随他一同撤退,孙守身也不例外。韩复榘被蒋中正以临阵脱逃的罪名枪决,死后,副手孙桐萱捡了个便宜,成了第3集团军的司令。
不过,这位孙桐萱并非英勇之人,在抗战期间,他只会空口说话,把保存实力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终于,蒋中正对他不满,1942年将他解职,撤销了第3集团军的番号。孙守身的仕途因此也急转直下,到了1945年,连长职务对他来说,已经是最高职务了。
一气之下,孙守身选择开小差,隐姓埋名,逃至西安的草滩乡,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其实,在军队时,孙守身曾经贪污军饷、搜刮不义之财,他带走了全连的一个月军饷,积攒了不少钱财。到了草滩乡,他没有选择安享余生,而是做起了布匹和药品生意,赚取了不少财富。
如果孙守身仅仅如此安稳度日,后半生的确会过得富足无忧,但命运却在一次偶然的算命中发生了转折。1948年,孙守身在西安市区闲逛时,遇见了一位算命先生。那人突然拉住他跪下拜道:“您是帝王相,五年内必定登基为帝!”其实,这算命的完全是胡乱编排,可能他见孙守身穿着得体,便想巴结一下。然而,孙守身听了后心花怒放,连忙塞给他几块大洋,还许诺日后若自己有了大富大贵之时,一定会送给他一座豪宅和千亩良田。
如果孙守身稍微冷静一下,或许早就明白,这不过是一个无聊的玩笑,但他却深信不疑,开始幻想自己的帝王梦。尽管社会早已进入了现代,何况即便是蒋中正,也没有心思称帝,但孙守身从未受过正经教育,心智简单,竟然真心认为自己可以称帝,未来注定是非凡的。于是,他决定开始行动,要走上这条“帝王之路”。
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孙守身崇拜刘备,效仿刘玄德,开始了自己的“桃源三结义”,找了两名当地混混作为帮手。接着,他又三次去拜访一位当地的书生,希望他能作为军师辅佐自己。这个书生对历史十分了解,明白孙守身的“帝王梦”,于是便用东汉时期张角的“太平道”作为模版,给孙守身设计了“九宫道”。张角通过教人看病来招募信徒,孙守身也模仿这一方式,开始为当地百姓免费诊病,慢慢积累了不小的人气。
很快,孙守身在草滩乡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乡亲都加入了他的“九宫道”。这些人相信加入“九宫道”能获得长生不老,刀枪不入。尤其是在那个时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孙守身的忽悠很有效。加入“九宫道”的人越来越多,短短几个月,便有了上千人。
然而,孙守身的野心并没有因此得到满足,他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白巾军”,类似于张角的黄巾军,号称刀枪不入,且具备神兵天将的能力。有人可能会问,警察怎么不管这种违法活动呢?其实,那时的官府和警察局早已沦为黑暗的权力工具,孙守身也曾送给警察局长不少好处,他们对他的行为视而不见。
到了1949年5月,孙守身计划在6月起事,正式“称帝”,但没等他开始实施,解放军已经来到了草滩乡。5月23日,解放军第6军16师46团进驻渭河北岸石头村,开始了清剿行动。孙守身并不甘心,他召集“白巾军”进行抵抗。尽管解放军早已准备就绪,然而孙守身依然固执己见,认为自己神力加身,解放军的子弹伤不到自己,依旧带着“白巾军”展开激烈反击。
经过一番拼杀,孙守身的“白巾军”最终被彻底打败。孙守身在战斗中亲自冲锋,甚至在面对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时,仍然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上天保佑”,直到手榴弹爆炸,才彻底结束了这场荒诞的闹剧。最终,孙守身丧命,昔日的“白巾军”也在这场战斗后土崩瓦解,成为了人们笑谈的对象。
即便如此,这类“称帝”闹剧并未完全消失,甚至在建国后的1980年,四川大巴山的林文勇也曾因“称帝”闹出笑话。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门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