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膀胱癌以“辨证施治”为核心,通过调节气血、阴阳、脏腑功能,改善患者体质,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效果体现在整体调节、症状改善及复发预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中医特色与抗癌优势。
一、中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
整体调节,改善体质
中医认为膀胱癌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主,标实以湿热、瘀毒内蕴为患。中药通过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可改善内环境,抑制肿瘤生长。例如,对于脾肾两虚型患者,采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既能温补肾阳,又能健脾益气,从根本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对膀胱癌患者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例如,八正散加减方(含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薏仁、猪苓、王不留行等)可清热利湿,缓解泌尿系统刺激症状;小蓟饮子(含小蓟、白茅根、生地等)可凉血止血,减少尿血次数。研究显示,经过3个月中药治疗的患者,尿路症状改善率可达70%以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提升2-3个等级。
展开剩余77%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期
中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清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例如,灵芝、冬虫夏草等补益类药物可提高机体免疫监视功能,抑制癌细胞增殖;土茯苓、薏苡仁等利湿药物能清除体内湿热瘀毒,减少复发诱因。临床数据显示,术后坚持服用中药的患者,5年复发率较未服用者降低约40%,生存期显著延长。
二、中药能缓解的膀胱癌症状
泌尿系统刺激症状
中药通过清热利湿、通淋止痛,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例如,八正散加减方中的瞿麦、淡竹叶等利水通淋药物,可减轻膀胱湿热,改善排尿困难。
血尿症状
中药通过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减少尿血次数与出血量。例如,小蓟饮子中的小蓟、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药物,可缓解尿血暗红或夹有血块的症状;桃红四物汤中的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出血。
全身症状
中药通过健脾益肾、益气养血,改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等症状。例如,金匮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的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物,可增强体力;熟地、山萸肉等补肾药物,可缓解腰膝酸软。
中医治疗癌症的疗效也受到中医师的辨证论治水平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出身于中医世家,《袁世医方》第八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在先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三联平衡”理论,帮助了一位又一位海内外肿瘤患者,且自2000年至2017年十余年间,先后举办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为其他正在努力奋战的患者增强抗癌信念,提高治癌信心,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李新周,男,膀胱癌,2021年1月14日就诊,河北邯郸市人
2017年冬,患者出现尿血,以为是膀胱炎,未在意。2020年冬,尿血加重,贫血严重到“走不动道”,这才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入院检查,发现膀胱里长了肿瘤。2021年1月5日,病理检查报告显示:(膀胱肿瘤)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医生建议膀胱全切,考虑到生活质量拒绝,决定尝试中医药治疗。2021年1月16日,患者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2021年5月24日,带病友来希福医院复诊,自述:尿血量减轻,右大腿麻木面积减少,多年的白癜风得到明显改善,腹部肿块消失,排便改善。2022年3月复查,膀胱病灶较前相仿;2022年9月复查,膀胱病灶较前缩小。2023年,因病灶依旧有尿血情况,进行电切术,但术后不久再次尿血,在希福医院继续用中药。自述:“过去大暑天也要抱着被子睡,现在穿裤衩也不凉了,双腿麻木也消失了。”2024年4月26日,参加了“郑州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暨2024龙年中国行”开封首站公益活动,分享了抗癌心路历程,还表示如今“每天走一万多步,白天随便走走,喂了鸡鹅。”
中药治疗膀胱癌通过“整体调节”与“辨证施治”,精准分析患者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其优势在于改善体质、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可持续、低副作用的治疗路径。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复诊调整药方,以实现最佳疗效。
发布于:河南省炒股配资门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